miaomiaoaimama
2014/10/22 15:16:08
血泪控诉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无德医生李敏 我父亲患有肝癌肝硬化腹水,于2014年5月21日上午住进了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六病区324病房,主治医生叫李敏。因为父亲腹水严重,白蛋白指标只有20,治疗期间连续几天没给打白蛋白,母亲问李敏,李敏轻描淡写的答复:“这几天我休息。”我很难理解,难道医生休息就不顾患者的病情和痛苦吗?
一天早上7点多,我向李敏介绍父亲病情,让我惊讶和不解的是,李敏竟然冲我大声吼叫:“你出去”。我很难描述当时的心情,在给父亲治疗过程中,我们走过多家医院,第一次遇到这种蛮横态度,我以为她可能是心情不好或者昨晚没睡好,打搅了她休息,毕竟人家是父亲的主治医生,只能一声不吭默默离开。我本以为这是一次偶然,没想到有一天李敏竟然用手指着母亲的鼻子大声呵斥:“你出去、你出去!”母亲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又不敢得罪医生,只能流着眼泪回到病房。李敏,我不知道你有什么背景,如此嚣张,不懂得尊重患者家属和老人,连最起码做人的基本素质都不具备,还配当白衣天使吗?我有些怀疑李敏精神有问题,言行让人无法理解。
更另人想不到的是,李敏明知道我父亲病情严重生存期不长,一天上午竟然跑到病房,当着我和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对母亲说:“你以后别跟我说话,我心情不好,你们赶紧转院……”由于当时过度气愤,后面的话我记不清楚了。父亲情绪激动,精神受到打击,很长时间都用微弱的声音反复说:“儿子,咱们回家,医生撵咱们,不在这受气……”倔强的父亲为了说服我出院,证明自己还能走路,扶着墙把手艰难而吃力的向前挪动脚步,我的心都碎了,直到现在,每当想起当时的情景,都会泪流满面。
6月1日下午,父亲实在难受,母亲到医生办公室想让李敏给父亲吸氧,没想到李敏却再次提出让我们转院并大声和母亲争吵:“你们赶紧转院,你以后别和我说话,你再找我,我就向院长请假回家休息……”很多话我记不清了,当时办公室还有科室其他两位男医生在场,争吵声引来其他病房家属围观,由于开着门,距离很近,连躺在病床上的父亲都听到了。我和母亲忍气吞声,好话说尽,越怕惊动病房的父亲,李敏嗓门越大,显然以胜利者姿态自居。在六病区以后的十几天,李敏根本不关心父亲病情,见到我和母亲不是催促转院就是让我们找亲属打120把人抬走。
父亲在半年治疗过程中,肿瘤医院介入科何医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宋主任、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主任都说过,肝癌病人大量腹水开始治疗不能打太多药,主要以利尿为主,一般就是速尿和白蛋白。父亲在家的时候精神状态还挺好,我们只想消腹水降黄疸减轻痛苦,自从住进医院开始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点滴到下午四点左右,越治越严重,腿和脚肿大,皮肤破裂,不断向外渗水,排尿困难,涨得难以忍受。我不是医生,没有资格妄加评论是否用药过量,更不愿意相信医生会拿病人当试验品,最后看没有创收价值撵病人出院。整整点滴了二十多天,李敏让我们出院的理由是大量药液在体内排不出去,吸收不了,什么药都不能打了。
李敏,你侮辱我的母亲,母亲气得几次在我面前流泪,甚至说不想活了,父亲更是在生命最后一个月心灵和精神上遭遇打击,病情雪上加霜,你还有职业道德吗?因为我没有录下当时发生事情的视频音频,你可以不承认。我父亲在天有灵,如果我所写不真实,必遭天谴!如果你不敢承认,我真瞧不起你!
爸爸,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疼痛、没有癌症,下辈子还做您的儿子,我爱您!爸爸,咱们是老百姓,儿子只能把满腔悲愤写出来,相信社会还有正义,世间自有公道。
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惊爆医生偷改化验结果丑闻
这也许是建国以来发生在医疗系统中最为恶劣的事件为了“创收”,医生竟偷偷地将化验者的正常化验结果改为异常,然后堂而皇之地收留“患者”住院治疗。待“患者”花了上千元的住院治疗费后,医生再拿出真实的化验结果,打发“患者”出院。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听来令人发指的医德沦丧之事竟出在堂堂的正规国有大医院——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的六病房。
刘存安无意中揭开黑幕
今年3月初的一天,已在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六病房住了整整38天院的牡丹江市青年刘存安就要出院了。与许多患者一样,刘存安从主治医生聂大夫那里要来自己的血清化验单,想复印一份给自己备案。但就在刘存安仔细查看之时,却猛然发觉1月26日他来医院看病的第一张电脑打印的生化检验报告单中的第一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为转氨酶)的化验结果竟有被改动的痕迹。在化验结果“121.30”这5位阿拉伯数字及一个小数点中,“21.30”均明显为电脑打印的数字,而那个最前面的“1”与众不同,竟似被人用笔后填上的;此外,在此项化验结果后面也有一个似被人用笔后填上的代表结果异常的“”。
这可绝对非同小可。但凡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转氨酶的化验结果是判断化验者是否患有乙肝的关键参数。按规定,正常人的转氨酶应为0至40之间,超过40则为异常,121.30绝对是要入院治疗的;但如果那个最前面的“1”是被人后加上的,则说明刘存安的真实化验结果为“21.30”,是正常人,根本没有病,那么这38天的院绝对是住冤枉了,被陷害了。刘存安越想越心慌,忙到医院化验室要求微机再重出一份1月26日的原始化验单。刘存安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份重打出来的原始化验单表明:刘存安在1月26日的转氨酶化验结果为21.30,正常;而刘存安从医生手中拿到的化验单中的最前面的“1”和表示异常的“↑”是被人后加上的。
更令刘存安愤怒的是:他出院前的最后一份化验单上显示,其转氨酶为42.6,异常,这份化验单是绝对真实的,也就是说,本是正常人的刘存安经过38天“蒙冤”式的住院治疗后竟变成了异常。刘存安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找好律师要与医院打官司。谁知这一“闹”,竟引起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几位有良知医生的愤怒,他们带着另两位刘存安式的无病“患者”的化验单向黑龙江日报记者彻底揭开了该院六病房为“创收”偷改化验单的黑幕。
医生们举报:制造丑闻的主凶竟是六病房主任
到黑龙江日报社反映情况的医生中有两位也是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的病房主任,他们一致认为刘存安的化验单是六病房主任王爱华偷改的,而且他们带来的两份与刘存安有相同遭遇“患者”的化验单上也均清晰地带有被王爱华改过的痕迹。
据两位病房主任讲:刘存安是王爱华春节前收住院的,由六病房聂大夫负责临床治疗。当聂大夫发现化验单上有改动时曾向王爱华反映过“转氨酶前面不知被谁加了一竖,改高了”,但王爱华却说:“改高了还不好?”聂大夫还想说什么,但坐在对面的同病房大夫忙告诉聂大夫别吱声。后来,刘存安复印化验单时发现改动跑来质问聂大夫,聂大夫便让刘存安去问王爱华。接着,刘存安又去找院领导,院领导却让六病房自己处理了。聂大夫随后又在王爱华的派遣下参与刘存安的讨价还价,从1万元讲到6000元后,王爱华让聂大夫退出了。但就在3月7日下夜班后,聂大夫就莫名其妙地被从六病房调进了病案室。
据一位病房主任讲:聂大夫的调离才仅仅是一个开始,不久,医院病案室的谢主任又突然被撵回家,这事儿同样与六病房有关。刘存安事件发生后,六病房便有人到病案室借走几本病案,后来还回一部分。谢主任从还回的病案化验单上发现了改动的痕迹,立即向医务科长反映了。但没想到,本来应今年5月份才退休的谢主任,一个小时后就接到医务科长的通知:明天不必上班了,回家休息吧。
那么被改过的化验单上究竟有何秘密呢?昨日,记者在看到由两位病房主任带出医院的两份化验单后便顿时明白了。一份化验单是双城人高立彬的,其主治医师便是王爱华。这份高立彬1999年11月3日入院,当日的化验单上转氨酶为30.50,但可以清晰看出数字前和数字后有明显被刮过的痕迹,以至于厚厚的化验单纸竟几乎被刮破。而另一份化验单来自哈尔滨人王荣波。在他1999年10月18日入院当天的化验单上,转氨酶为23.50,与高立彬的一样,数字前后各有一处明显的刮痕。如果转氨酶正常,高立彬和王荣波又为何要住院治疗呢?可见,秘密就在数字前后的刮痕上。高立彬曾向黑龙江日报记者透露说:“我是偷看了病案,发现化验单有被改动的痕迹,才闹着强行出院的。同病房的一姓王(指王荣波)的病人也发现自己的化验单被改动。”也就是说,高、王二人的化验单是在入院当时就被偷偷改过的,其被改的方式与刘存安一致,均是数字前加“|”,数字后加“↑”,这样,高、王二人便被收入院了;但在刘存安事件发生后,这“|”和“↑”又被人刮掉了。于是,这才形成了现在的有刮痕的化验单模样。
据两位病房主任讲,王爱华之所以要偷改化验单,一切都是为了医院、为了自己承包的病房、为了她自己的利益“创收”。所以,当别的病房每月只能收治30名病人时,王爱华的第六病房却可以连续几个月、月月收治30多位“病人”。王爱华因此成了医院的“创收”高手,乃至被评为先进党员,向全院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而被他误收入病房的“患者”却付出了高额的代价,不仅要忍受莫须有的“病痛”折磨,身心交瘁,同时还要交纳高额的住院治疗费用。据悉,王荣波住院9天,住院费4592.61元;刘存安住院38天,费用2778.74元;高立彬住院24天,费用182912元。
黑幕揭开后“怪”事连连
对于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六病房私改化验结果,骗得无病“患者”入院治疗这一丑闻,《黑龙江日报》于7月13日率先予以报道,见报后立即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哈尔滨市副市长程幼东当即做出指示:“此情况如属实,非常恶劣,请卫生局认真查处。”哈尔滨市卫生局对此也表示非常重视,以主管副局长赵志黄为首的调查组于7月19日进驻医院。7月24日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也做出对王爱华的处理决定: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撤销行政科主任职务,待岗6个月,(但其被处理的原因仅仅是:“在六病房化验单改动问题上,王爱华作为科主任负有主要责任。”)
然而,就在事情被处理的过程中,一连串的“怪”事发生却令人对此事能否最终得到圆满处理而忧心忡忡。
据黑龙江日报记者介绍:7月15日和16日的双休日,哈尔滨传染病院的病案室却一反常态地繁忙起来。掌管病案室钥匙的病志管理员被传呼到医院。待病察室门开后,王爱华带着一行人走了进去,整整两天在里面“工作”。这两天里,医院化验员也没休息,她们在化验室从微机中调出原始化验单,配合王爱华的“工作”。
7月17日,哈尔滨传染病医院院长和王爱华来到黑龙江日报。王爱华当面承认王荣波的化验单是她刮去了改动的地方。她说:“是王荣波发现有改动后找到我,经他同意我当面刮去改动地方的。”与此同时,医院对化验单出现改动的解释是:很多人都能接触到病案,病人自己和其他患者以及看护人员都可能私改化验单,主要是我们管理有问题,一定要吸取教训,认真查处,但就在同日,王荣波的妻子孙桂英也来到黑龙江日报,称王荣波从未让王爱华刮过被改过的化验单。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的许多医生都接到了来自院方不同程度、或明或暗的“提醒”:家丑不可外扬,有什么话关上门好好说。尤其是揭开黑幕的两位病房主任更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甚至接到过恐吓电话,威胁他们交出作为证据的化验单,否则没有好下场。
更令人惊讶的是:高立彬、王荣波两位受害者竟然“失踪了”,高立彬的亲属更是在无意中透露:“传染病医院的人已经开车来过这里。”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丑闻当事人揭丑
上周五,本报以《无病“患者”住进院只缘医生要赚钱》为题报道了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偷改患者病历这一令人气愤的事件,当晚,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栏目中也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专题报道,一时间,这桩曾在半月前在当地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事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这一国有正规大医院出现了这医德沦丧的丑闻呢?曝光这一丑闻的当事人们一致认为:惟利是图,必酿恶果。
黑龙江日报社资深记者萧芷茁(报道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偷改患者病历事件的第一人,本报上周五报道内容来自其采写的报道或由其介绍。):出现这一事件绝对是个别医生的利欲熏心,用这招儿赚钱,太损!采写这一报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但铁证如山,且均掌握在手中,因此有决心将这组报道进行到底。
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三病房主任江兴国(向萧芷茁揭露该院六病房偷改患者病历的医生之一,是该院经验最丰富的临床医生。):
传染病院出现这样的事件决不是偶然的。医院设立奖励制度有七八年了,医生的收入和病人的多少有直接关系,这条改革路线不是正路。举个例子说,咱们是传染病院,按道理来讲,病人住院时间越短,很快康复,花钱越少,说明咱们医术越高。可现在不是这样。现在规定床位使用率达到60%,也就是100张床有60张床有病人住着,这样才能开出支。超过60%时医院和病房按五五分成。按这种政策,真正医术高明、救死抚伤、为人民服务的人在这里干不了。因为病人来一个治一个,两个月的病你医术高一个月就治好了,这样的医生院长不喜欢,这样他挣不到钱。而本来7天能治好的病,偏要治一个月,这样,病人多了,病房就发奖金,院长也就喜欢,这样的医生也就成了劳模。六病房比别的病房奖金多,月月能开满支,每个小护士都能有三四百元奖金,每年能有三四千元。而以我的三病房为例,去年12个月中有8个月未开满支,按80%开,有两个月按60%开,就是因未达到60%标准。
医院风气就是这样。就像一个地方,本来不着火才说明消防工作搞得好,而他却主张你到处放火,我到处救火,救的火越多,工作就越出色。这个逻辑,完全是强盗逻辑。现在,医院把病房承包给个人,一切都是主任说的算,说用谁就用谁。这样,经过七八年的更换,把周围的人全换成自己的人。幸亏六病房有聂大夫,要不然死无对证。她(指王爱华)把病房“优化”成自己的天下,全都是一个心眼。每个病房都有自己的小金库、小药库、无账,查不出来。
现在医院的态度是家丑不可外扬,领导对我们几个人不管不问,见面也不说话,大会小会不提名。不表扬、不批评、不理你。他们手下人说,有几个人要把医院搞垮,到处对新闻界说。这件事对聂大夫压力很大,聂医生是副主治医师,就因为说了几句真话就被从病房中清出。
刘存安(无病被收入院的受害者之一,其被收入院的过程详见上周五报道):我是今年1月26日去医院检查的,听医生一忽悠,说我肝病病得不轻,得住院治疗,立即就蒙了,哪还敢怀疑有假。但住进院后我就觉得不对了,天天尽给我打消炎针,并没有给我用治肝病的药。再后来,我就发现了化验单被人改动的事儿,但王主任(指六病房主任王爱华)却说“也许是不知谁拿笔划着玩的”,就是不肯承认是他们干的。最后,才好说歹说地给了我3000元钱了事,这还是因为我住院一个月共花了近3000元钱。我花的钱是找回来了,但住院期间给我造成的精神痛苦谁来给我补偿?我住院后是天天吃安定后才能入睡的。我认为,医生这样做太没有医德了。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注射过期药多名孩子陷入昏迷
发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的部分麻疹患儿被输过期药品事件,今天有了新进展。记者从今天召开的黑龙江省医疗机构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院长、主管医疗副院长、护理部主任、责任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等5人均被免职。
事发
5月24日中午前后,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1号楼二层七病区一位患儿家长偶然发现,孩子正在点滴的肌苷葡萄糖注射液已经过期半年多。这个消息很快在病区内传开。一些警惕性高的患儿家长迅速将成为证据的药瓶留存起来。
《黑龙江晨报》公布的5月25日哈尔滨市卫生局作出的《哈市传染病院误为住院患儿输入过期“肌苷葡萄糖注射液”的报告》称,有17名患儿被输入有效期为2009年10月的“肌苷葡萄糖注射液”。
报告表示,“经调查,医院七病区未对过期药品进行处理,当班护士没有认真进行‘三查七对’,以致出现误用过期药品的问题。”
七病区住院患儿李迪(化名)的父亲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事发后,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时任副院长曲乃方在七病区的大厅内,公开向患者以及家属道歉。
担忧
随后,哈尔滨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患儿进行多次会诊,并于5月27日开始为患儿提供免费治疗。然而,各种担心仍然不可避免地在患儿家长之间传播。
27日上午,曲乃方对患儿家长解释说:“肌苷是个营养药,有半衰期,一定时间就代谢掉了,如果有影响,打入静脉,几分钟、几个小时就有影响。你们可以找药学专家、资深医学专家问一问。”
国内目前最大的专业医生社区丁香园网站负责人、医学博士李天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使用过期药会不会发生不良反应,这个问题无解,因为从来没有这方面的临床实验数据,也不可能有。
李天天表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误为患儿输入过期“肌苷葡萄糖注射液”是明显的医疗过错,而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同时,患儿家长认为该药物加重了麻疹患儿的病情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缺乏直接的因果证据,医疗伤害的判断是遵循因果条件的。
但李天天也表示,“长期的影响谁都不清楚”。
处理
5月27日上午,哈尔滨市卫生局以及院方召集患儿家长开会,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承诺,每个孩子补偿3000元,医疗费全免,并写出承诺书。
至于补偿的患儿人数,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在今天下午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了解后才知道。
这位负责人同时强调,这不叫赔偿,是一种精神补偿,因为患儿家长有一种心理恐慌。
27日下午,记者看到,一些患儿家长排队签了协议书,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签名并按手印。
今天,记者在医院内看到,不少病房的床位已经空出。几个房间内收拾行李的患儿家长均表示,他们已经签好协议并拿到保证书,准备离开,但还有一些患儿家长没有签协议。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的协议文本显示,第一条:“甲方在住院期间基于乙方的积极治疗,病情已基本达到出院标准,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乙方同意免除甲方在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全部医疗费用。”
第三条是:“基于人道主义乙方同意甲方在办理出院手续时一次性补助甲方人民币叁仟元整。”
第四条是:“本协议在双方盖章、签字后生效,甲方在乙方处治疗出院后所产生的其他病情与乙方无关,同时本协议签订后,甲方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乙方承担任何形式的民事责任。”
患儿家长在签署协议后会拿到一份承诺书,上面写着:“首先对您或您的亲属在我院住院期间出现的问题表示深深的歉意。为此,我们向您承诺:因应用过期肌苷葡萄糖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关问题,无论现在及将来,均由我院负责。特此承诺。哈尔滨市传染病院”。
5月28日下午,黑龙江省召开全省医疗机构电视电话会议。会上通报对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使用过期注射液治疗病人医疗责任事件的处理结果。根据中国广播网的报道,会议再次认定,“管理不规范、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管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力是造成该起事件的主要原因”。
“黑龙江省卫生厅依据有关规定,决定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作出严肃处理:吊销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七病区当班护士唐桂秋、杨平、张英等3人的护士执业证书;哈尔滨市卫生局通过媒体向患儿和家属、以及社会各界公开道歉;哈尔滨市卫生局向省卫生厅做出深刻书面检查;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在全省医疗机构电视电话会议上进行深刻检查。”
“哈尔滨市卫生局党委已决定免去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院长邹志刚、主管医疗副院长曲乃方、护理部主任孙志红、责任科室主任金贞子及护士长刘屹东等5人行政职务。”